Saturday, September 18, 2010

净空法师谈: 身心安静,大悲心起

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九十三集)2010/8/1

第二条 - 無逼惱心。念佛之人,身心安靜,於諸眾生,常起大悲之心,深加愍傷,令得脫苦,是名無逼惱心。

逼是逼迫,我們今天講壓力,惱是叫他生煩惱。都是屬於慈悲,這裡說得好,前一條是慈心,這一條是悲心,悲是憐憫心。

憐憫心的生起,這裡講得很好,身心安靜,身心要不能安靜,悲心生不起來,憐憫心、同情心,為什麼?身心安靜生智慧。慈悲是與智慧有關係,身心不安生煩惱,煩惱裡面哪來的慈悲?

有時煩惱裡面也有慈悲,那是佛經上講的四種慈悲前面的兩種,這個凡夫有。第一個叫「愛緣慈悲」,大概都是對自己的親朋好友,我愛他,他跟我有關係,我會幫助他,我會愛護他、會照顧他,但是不是親朋好友這個心生不起來,這叫做愛緣慈悲。

讀書人有德行、有學問,他心量拓開,也就是《弟子規》上講他已經達到「凡是人,皆須愛」,到這個境界,這個境界在佛法裡面叫「眾生緣慈悲」,把自己的愛心拓廣了,能夠慈悲一切眾生,這很難得。在我們中國人稱這種人為聖賢,大聖大賢,他的慈悲心能夠達到一切眾生,與他毫無關係。

第三個,這佛門的菩薩,叫「法緣慈悲」,他不是佛,他在學佛。佛說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,他在學習,他也把他的慈悲心像佛一樣廣被法界一切眾生,他的起心動念沒斷,分別執著沒有了,還起心動念。

到最後就是「無緣慈悲」,這是佛。這裡講的是無緣慈悲,無緣是沒有條件,緣可以用現在條件兩個字來解釋,無條件的。為什麼無條件?一體,一體哪有條件!

所以佛是無緣大慈大悲,菩薩是法緣,聖賢是眾生緣,一般凡夫只有愛緣。所以到聖賢,他的慈悲心、他的愛那就拓廣,真的是「凡是人,皆須愛」,看年歲跟我父母差不多大的,對他的禮敬跟自己父母就沒有兩樣;看到年齡小的跟自己兒女一樣的,他就會把他看作自己兒女一樣去照顧,這是世間聖賢。佛法的修學沒有別的,一步一步向上提升,決定沒有逼惱的這種心態。

净空法师谈: 什么都不要计较,万緣放下,咱们极乐世界才去得了!

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八十九集)2010/7/26

有的時候他跟你借錢,借去不還你了,可能是什麼?前世你向他借錢,借了之後你不還他,他也同樣的方式拿回去。怎麼樣?歡歡喜喜,不要再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,是欠他的,給他,不是欠他的,來世他要還給你了。

那我們要不要?不要。為什麼?如果要,你還得搞輪迴,你不搞輪迴,你們兩個碰不到,這個結解不了。你願不願意再搞輪迴?再不願意搞輪迴,現在到極樂世界作佛去,那就一筆勾消。

是欠他的還給他,不是欠他的不要了,送給他,這個好!什麼都不要計較,萬緣放下,咱們極樂世界才去得了;只要有一樁,絲毫牽掛就不行。

所以今天我們在這個世間上,無論什麼人跟我們怎麼樣,叫我們的時候統統要接受,不要有一點意見,什麼都好,什麼都點頭。這是什麼?這是我們走西方成佛大道。點點事情還要跟人計較的話,一天十萬聲佛號也靠不住,到時候你去不了。最後一念還得跟人計較,那怎麼行?學佛我們說有進步,什麼叫進步?一切都不計較,什麼都看得慣,什麼都好這是進步。

净空法师谈: 錢是不是好東西?

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七十五集)2010/7/10

現在這個社會,我們冷靜去觀察,迷了,迷在哪裡?中國人講迷在錢眼裡面。中國從前用的銅錢,你看民國初年、清朝時候是用銅錢,圓的,當中有個孔,有個方孔。那裡頭有含義。圓裡頭要有方,圓要不方的話,問題就出來了,叫外圓內方,做人就對了,它都有表法的意思在裡頭。

錢是不是好東西?不是好東西,你看中國這個「錢」字,這邊是金,那邊是兩個人拿著刀,在幹什麼?搶!這不是好事情,告訴你這是很危險的東西,你看到這個字你就想到它的意思。錢夠用就行了,不能貪多,貪多禍害就來了,災難就來了。

人這時候就要懂因果,你的財富,你命裡有沒有?命裡沒有,你要想用不正當的方法去得到,跟你說,你得到了還是你命裡有的,你說你冤不冤枉。命裡沒有,用什麼樣的手段都得不到,拿著槍去搶都搶不到,你槍還沒有對人,後頭警察把你抓到,你去坐牢了;你小偷你去偷,你還沒有偷到,警察把你抓去了。這就是命裡沒有,偷人、搶人都得不到;命裡有的,偷來的、搶來的統統是命裡有的,你說你冤不冤枉!人真懂得這個道理,他心是定的。我在沒有的時候,我不會去偷人、不會去搶人,為什麼?心裡清楚,命裡沒有;命裡有的,到時候就來了,不用著急。

能不能求到財?佛教裡頭,這是從前章嘉大師教我的。我剛剛學佛的時候,生活非常艱苦,那是命裡沒有財庫,人家命裡有財庫,我的財庫空空如也,什麼都沒有;換句話說,別人做什麼事業都能賺錢,我幹什麼都賺不了錢,命裡沒有。辛勤工作賺一點錢,僅僅能維持生活。

老師是大善知識,我跟章嘉大師,我二十六歲,他老人家六十五歲,祖父輩的,他看得很清楚。他教我,跟我講,財從哪裡來的?財從布施來的。他教給我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教我這個道理。真有感應!

沒有感應,沒有感應那你是理論上不如法,方法上有問題,如理如法,感應道交快得很!所以教給我們求財的方法,財布施。人家命裡為什麼有那麼多財富?過去生中修財布施修得多,他命裡有,這個道理要懂。

我們命裡沒有,沒有不要緊,還年輕,現在修還來得及。我跟老師說,我沒有錢,一個月的工資很少,僅僅勉勉強強夠生活。老師問我:「一毛有沒有?」一毛可以。「一塊有沒有?」一塊還可以,還勉強。「你就從一毛、一塊開始布施,你心裡要真有布施的念頭,有這個心。」我就學。因為那個時候逛寺廟了,到寺廟去抄經,看到寺廟有印經的,人家拿個本子來捐錢印經,出多少都不拘,我們看到印經也寫個一塊、二塊,他都收;有放生的,放生的捐個幾毛錢他也收。這個很好,就慢慢養成一個習慣。這是財布施,得財富,有效,我已經布施了六十年,愈施愈多!

前年,我在台灣商務印書館訂了一百套《四庫全書》,我買得多,是他的大主顧,所以給我特別優惠的價錢,一百套多少錢?五百萬美金。我拿來幹什麼?這個書拿來送給各個大學,送給圖書館。大概下個月書就出來了。愈施愈多!

錢不要留著,留著的錢,錢就變成廢紙,沒用了。所以這個東西叫通貨,這裡有去,那裡就有來,你不要害怕,去得多來得多,去得少來得少,不去就不來,就這麼回事情。

佛法厲害,你想要什麼你就能得到什麼,只要你懂得道理、懂得方法,如理如法去求,沒有一樣得不到。你看看,求成佛、求到西方極樂世界都能得到,這個世間的小事雞毛蒜皮,這算什麼!你求不得是你有業障,你能把業障懺除,你所求的立刻就感應到。佛法真能給我們解決問題,這是講很現實的問題,能解決。我們學佛,聽老師的教誨,我們對老師一點不懷疑,明白之後心就定了,什麼樣的畏懼都沒有了,什麼妄念也都不要想,想它沒有用,想是錯誤,別想,到時候該來的自然就來了,不來的求也沒用。

老師愛護學生,佛菩薩更愛護,所以章嘉大師安我的心,我那時候剛剛初學,發願一生奉獻給佛法,他說你的一生佛菩薩照顧你,你自己不要操一點心。我接受了,我相信,我一點都不懷疑,順境是佛菩薩安排的,逆境也是安排的。

以後學了《華嚴》,對這個道理完全明白了,順境決定沒有一絲毫貪戀,你提升了;逆境沒有一絲毫瞋恚,也提升了,都是幫助你提升。善財五十三參歷事鍊心,要在環境上去磨鍊,你禁不起磨鍊就被淘汰掉了。你能禁得起磨鍊,把什麼東西磨掉?貪瞋痴慢磨掉。